其他
周末行——崇仁古镇
周六,小夫子,小文,陈老师,我,四人绍兴出发去嵊州崇仁古镇。小丸子,文慧,章老师从诸暨出发到崇仁。最后我们在崇仁汇合,一起去CC家吃嵊州小吃。
愉快的六一从崇仁古镇开始……
我来崇仁前没做功课,可以说一点都不了解崇仁的古体现在哪里。我也不愿提前去百度一些知识点,总觉得无知会更好。因为当你来到实地,实物会给你大大的惊喜。
古镇裘氏家族建筑唤醒了我的回忆,多年前接触过的一些姓裘的伙伴原来来自这里呀,来到她们都家乡,来到她们都故土,好像又和她们相见了。
下面我根据网络的一些信息,重温崇仁古镇美好景象。
崇仁古镇在浙江嵊州之西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,原名杏花村。
崇仁,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。它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,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。古建筑连片成群,具有宋朝遗风、明清特色,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。
建筑群内有庙宇、祠堂、古戏台、民居、牌坊、药铺、店房、桥梁、池塘、水井一应俱全。(因为时间关系好多没看见)
↑古镇以玉山公祠为中心,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,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,既珠联璧合,又独立成章,体现了先人“分户合族、聚只一家”的遗风。
玉山公五个儿子,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台门。台门之间跨街楼钩连,既珠联璧合,又独立成章,体现了先人“分户合族、聚只一家”的遗风。
现存崇仁最有特色的台门建筑群——五联台门就是崇仁义门“分户合族、聚只一家”的治家准则的体现。
五联台门系明晚期开始建造,至清代中期全部完工。
以敬承书屋为中心,大夫第台门、樵溪台门、老屋台门、静轩台门、云和台门、翰平台门环列四周,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,各建筑既独立成院,底层又有边门、楼上有过街楼与邻院相通。每家人虽分居分炊,却往来方便密切,仍如一家,因此称为“五联台门”。反映了孝义睦族的义门精神,是崇仁义门裘氏特有的宗族血缘关系的物化。
崇仁的明清建筑多为封闭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
敬承书屋照壁的砖雕堆塑,数量之多、工艺之精、构思之巧妙,堪称一绝。↓可惜没仔细看砖雕
屋脊、出檐、马头墙有砖雕装饰,气势雄伟,典雅庄重。↓
后门塘↑↓
崇仁有“上裘和下裘”之分,民谚有“打架验伤井头房、穿靴戴顶后门塘、挑脚掮树上二房”,
井头房(现石井台门周围)都是当官有权势的,后门塘周围住的都是有钱的富产,而上裘二房就是下层出卖劳动力的,其建筑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。
裘氏遍布绍兴,我单位附近有个裘家岭,村里人都姓裘,想必和崇仁裘家也有渊源。
裘氏家庙平时不对外开放,这次正好偶遇裘家一子孙后代给一个团队讲解,蹭知识得于一观。
文革时期的语录↑
家庙第二进↑
裘氏家族根据《裘氏宗谱》记载:
“先祖裘睿(西晋大司马),于建兴四年(316年)随晋元帝南渡,隐居婺州(今金华)。子裘尚(晋黄门侍郎)于义熙中徙会稽(今绍兴)云门,世耕桑,守以仁义,几十九代,历十三朝,六百余年,聚族六百,人不异居,家不分炊,循规蹈矩,尽绳家法。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宋真宗皇帝敕旌表其号义门,以励风俗。”
下面在古镇拍的一些照片,留作纪念。
老屋台门
民国风
嵊州小吃
崇仁名吃有陈氏炖鸭,记得在嵊州学习的时候好像买过一次。
溪滩榨面、西青豆腐皮、桂岩雾尖茶叶等都是当地土特产品。
美食因为有了感情才更美味。
CC妈妈娴熟的手势让人啧啧称赞,手工做的麦和既有温度又有深度。吃上一口劲道美味的麦和,美味明显加深了我和嵊州的深情。
喜欢一座城,不是因为这座城的本身,而是因为某一个人。
于是,嵊州,嵊州美食便成了心里的元素,这片土地,这里的山,这里的空气和以前不一样了,只因为CC老师。
↑嵊州这个饼叫麦镬(huo),( 在嵊州方言里,这个镬字读WO)
麦镬的麦是指小麦粉,而镬指的是器具。在古代,镬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,南方称无足的鼎为镬。镬形如大盆,中间凹陷,形状如凹字。用小麦粉做成的面糊在镬上摊成一样大的薄饼即为麦镬。而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认识这个字乃至不理解其含义,故根据方言的读音简化称其为麦禾、麦和。
↑绍兴类似的饼口语:麦糊烧(面粉里和有鸡蛋液)。
其余的花絮:
小夫子换工作了,这次集体活动后,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坐上小夫子的车。
感谢大家的快乐同行~
下次再见